2018-05-23

實驗學校?我的孩子不是實驗品!



看見商業周刊專題報導「實驗學校」,我好奇的買來看,看完之後,五味雜陳。

台灣長久以來的教育體制,不斷受到批評。從體制下出來的學子(包括我),有很多人的感覺是──深受其害。
十幾年前,台灣終於修法,允許父母擁有對子女的教育主權,孩子可以在家自學。但這種教育方式,官方名稱是「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」。
在我看來,若說「在家自學」是一種實驗,「體制內教育」何嘗不是一種實驗,甚至是一場豪賭!而且兩種實驗的後果,嚴重程度可是相差太多了。
實行在家自學的過程中,若有什麼狀況,隨時可以調整,實驗風險不大。但是在體制內受教育,若有什麼負面後果,少則六年,多則十二年,才會發現,而且不容易補救,實驗風險大多了!
那麼,「實驗學校」又是什麼呢?就是不想接受體制內的教育,又不想或不能在家自學,就送到「實驗學校」接受教育。但「實驗學校」總歸是學校,學校會有的問題,「實驗學校」多多少少也會有。而且有些「實驗學校」收費昂貴,可說是有錢人子女專屬的學校。
當「實驗學校」標榜著師資的陣容、內容的創新、設備的先進等等,我心裡想的是──我只要孩子紮紮實實的受教育,把閱讀、寫作、算術能力的根基打好,並且不斷觀察、發掘孩子的天分和興趣所在,一步步引導孩子在自己的強項上,擁有自學的興趣和能力。
在「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」中,「在家自學」的教育方式,絕對勝過「實驗學校」的教育方式,因為受教育不只在知識方面而已,還有生活教育、品格教育、家庭教育、技能教育等等,這些教育比純粹的知識教育更重要!
在家自學,是一種全人的教育,全方位的教育。
推薦您閱讀拙作:《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